本报记者 李延平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‘绿厨厨’‘灰其其’‘红危危’‘蓝宝宝’。”

“小朋友,那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吗?”

“就是这些垃圾桶的名字,装的东西都不一样,可回收丢蓝色,有害垃圾丢红色,厨余垃圾是绿色,其它垃圾用灰色。”西宁市城中区鸣翠柳小区5岁的居民亮亮在垃圾桶前晃着小脑袋说道。

城中区南滩街道南山东社区将绿色环保、垃圾分类等低碳生活小知识融入到了居民日常生活中,从小孩到老人都知道垃圾投放要分类,节水节电不浪费。

走进小区会发现,显眼的位置摆放着旧衣物回收箱,居民都把丢弃的衣服放进去,再也不会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扔掉。南山东社区党委书记靳美虹说:“我们在每个小区楼院设立旧衣物回收箱,不仅解决了居民家中旧衣物处理的难题,还通过分类回收让可利用的衣物发挥公益作用。”

在居民关却加的家中,摘抄的笔记、练字的纸张都是写满了正面再写反面;洗衣服的水储存起来冲厕所,洗菜的水还要浇花;出门能走路就走路,买东西都自备购物袋。这位在别人眼里“抠了一辈子”的八旬老人明白,勤俭节约不只是为了省钱,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节能减碳。“‘双碳’目标很大也很小,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,贯穿在衣食住行的日常里,人人都应该践行节约资源、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,为低碳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并且言传身教给下一代。”这是一位老党员对普通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见解。

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期间,靳美虹发现,小区里丢弃的剩饭剩菜依然不多,“团圆饭的菜品在精不在多,上几道平时不做的好菜,一家人吃个新鲜,也应了新年万象更新之景,现在人都追求健康,知道吃隔夜饭菜对身体不好,都争取光盘。”居民李富邦说。

近年来,南山东社区持续开展文明健康、绿色环保、垃圾分类、低碳出行等“绿色生活方式”宣传,通过多种形式推动辖区群众践行低碳生活理念,引导大家将节约资源、循环利用的各种“小妙招”融入日常工作、生活中,从落实生活垃圾分类,到厉行“光盘行动”,节水节纸节电节能,每个人的一小步,连起来就是社会的一大步。

“将低碳生活进行到底!”逐渐从口号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,身在其中的人们,也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到越来越多这种变化带来的美好生活。

《青海日报》(2023年02月20日 第8版:生态)

推荐内容